非遗 张家锦彩泥人

 

   张家锦彩泥人

 

张宝义家住和平区惠嘉公寓小区,他有一手绝好的手艺,他用平常无比的泥巴捏出来惟妙惟肖的人物,再经过加工上色后,给这些泥人做一身合体的衣服。他就是“福禄斋”张家锦彩泥人第四代传人。

 

说起张家锦彩泥人技艺,张宝义的话多了起来。来源于天津历史悠久的妈祖文化以及天津卫独有的“拴娃娃”习俗,经历熟泥、捏塑、彩绘等几十道工艺流程,为泥塑作品量身剪裁、刺绣、缝制、穿戴上服饰的一项天津独特传统艺术,经四代相传,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福禄斋”张家传统锦彩泥塑技艺,是天津的一项独特民间艺术。作品多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集中展现了老天津卫的民俗历史、民间习俗和民生景况,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它与“泥人张”艺术的最显著不同点,是为泥塑作品穿戴了真实服饰为主要特征,在赋予作品鲜活生命力的同时,使人物神情并茂、栩栩如生,更贴近生活。所以张宝义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艺术渲染力。

 

小时候的张宝义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爱用泥巴捏一些小玩意。“家人并不喜欢我把捏泥人当做真正的工作,当时的时代,想用这个混饭吃很难。我也就找了一个被大家看做铁饭碗的工作做了起来。其实对泥人的喜欢,不知道是从心底的爱,还是从小被家人熏陶的,就是放不下手里的泥人。一直当做爱好坚持着。”

 

制作泥塑,用料考究。金钟河畔地下近两米深处,是他一直采用的泥土。“这里沉积的无沙胶泥,特点是含沙量少泥土可塑性强。”采集回来的泥土,先摊开晾晒,蒸发掉原有的水分后碾碎、过筛。精选后的泥土注入清水化为泥浆,经过一年的沉淀后,泥土便如巧克力般柔滑。再经过捶打,凭借多年的手感,张宝义便知晓它的成熟度。锤炼后的泥土放在密封的缸中一年以上方可使用。

 

张宝义制作泥塑的工具都是自制的,将泥放在手中,先捏人物的头部。“敏锐捕捉人物的神态是关键,对头像的比例、结构、面型及五官表情的处理表现极为严苛。细节处的泥需要加入棉花,这样泥土不仅坚韧可塑性强,也达到坚固的作用。比如衣褶、手指。头部就完全不需要添加棉花了,加多加少全凭借自己的感觉,加多了棉花的纤维容易影响细节。少了起不到作用。”

 

捏好的作品不能暴晒,经过1个月的阴干再放入窑内烧制。“750摄氏度作为适当,着色后,再给这些泥人做衣服。做衣服的讲究很多,要以人物背景选取材料、样式,还要考虑穿戴服饰的饰品。要对宗教文化有所研究。一般的泥塑要穿3层衣服,一层层的绘制剪裁。”衣褶处要静心处理,慢慢捏出折子后再刷胶定型,这样才能逼真,犹如真的人穿过的一样。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张宝义自幼深受叔父熏陶和影响,在潜心研习张家祖传秘技手工技艺的同时,还勇于与时俱进,筛选新题材,创作新作品,使张家传统锦彩泥塑艺术焕发了新的光彩。他的作品,融汇了天津人的聪慧、勤劳和富于创新的艺术精神,充分反映了天津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生动地展现出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具备浓厚的非遗元素与艺术价值。如今张宝义喜欢进社区讲课给居民听。“他们有这个爱好,我很开心,有什么问题我愿意帮他们解答。帮助他们的过程我自己也很享受,希望这个传统老技艺传承下去。”张宝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