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寄语 习近平于非遗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不同场合公开论述传统文化重要意义达13次之多,全国两会上,非遗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及复兴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这其中有赞许、有关心、有建言,也有期待,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政府从建章立制、总体规划、设立机构、提供经费、组织协调、表彰奖励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确立了由文化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等14个部委参加的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文化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02
中国非遗的发展
2004 中国批准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它是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熔炉,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006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009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目公布
拥有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中国,为世界创造了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1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将进一步的完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建设,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和有序管理。
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表决通过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之后又一项重要法律,在文化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12 文化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此次代表性传承人与之前相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在公布498名传承人中出现了十余位“70”后。
2016 CCTV《非遗中国行》栏目开播
《非遗中国行》响应国家政策而孕育出的,唯一一档在国家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非遗文化栏目。即将于2016年11月20日正式播出。
03
非遗说
“做一个小灯泡,照亮年轻人回归传统文化的路。”
耿莹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会会长
CCTV《非遗中国行》栏目总策划
耿莹女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她是一位画家、社会活动家、灵山世界公益论坛发起人。她常说是上一代人的熏陶,铸就了她坚韧的性格和敢想敢为的闯劲。多年的艺术经历使她与华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这种时间与经历凝集而成的厚重,让年近七旬的她坚毅的选择了一条执着于追寻探索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理想的人生道路。 华夏文化博大而精深,正是华夏的文明赋予了我们中华民族自信、包容、刚柔并济、果断、凝静、胸怀浩瀚的品质,使之多个民族和谐相融,历经数千年演绎着知性人生,启动着未来的每个瞬间,才有今天的自强不息。——谈到华夏文化遗产保护时,耿莹女士感慨万千。
中华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社会习俗、传统节日、山河风貌、名胜古迹、礼仪情操、工艺服饰等,有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景泰蓝工艺、合和文化……截至2007年6月,我国已有35处名胜古迹与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由于保护不力、开发过度,中国面临着部分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的危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遗产,发展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协助政府推动现代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全民性的伟大工程,单靠基金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支持、全社会的关注、大量人财物力的投入是保护现有文化遗产的迫切之需。为保护中国文化遗产,需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使流失到海外的文化遗产回归祖国。保护好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就像抗战时期的口号一样“人不分老幼”,而“国家级非遗影像背书”是我们实现非遗保护这个任重而道远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04
栏目介绍
栏目宗旨
● 从国家级影像背书的角度重新记录、展现和梳理国家非遗四级保护中的特色精品。
● 拓展影像栏目的功能外延,最大限度为非遗产业的扶持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综合平台。
栏目定位
● CCTV《非遗中国行》栏目强调从非遗人物的角度讲述非遗的故事。
● CCTV《非遗中国行》是一档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栏目,围绕特色“非遗项目”,辅已国家级非遗专家,让那些被束之高阁的文化遗产,能零距离的与观众接触。
● CCTV《非遗中国行》栏目,利用国家级的专家和电视媒体,打造行业内最具特色、最专业、最权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背书。
强势媒体联盟
通过国家级电视媒体传播,以及CNTV、优酷、腾讯等大型网络媒体平台的同步上线,实现媒体全面覆盖,更好的传播和扩大影响力。
组织结构
指导单位:中国国家非遗保护中心
协作机构: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承制单位:CCTV《非遗中国行》栏目组
栏目形式
● CCTV《非遗中国行》栏目,一改传统纪录片呆板枯燥的节目风格,将悬念、故事、情节、个人情感等元素加入节目,力求呈现出一档专业、生动、有趣的非遗栏目。
● CCTV《非遗中国行》栏目,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团队,共同参与现场的录制和讲解。从而增加非遗文化的广普性,活灵活现的展示这些文化瑰宝。
节目播出
《非遗中国行》播出:(老故事频道)
首播:周日:4:00,12:00,20:00
重播:周一:8:00,16:00,24:00
周播:2016年11月20开始播出
(央视网同步更新播出)
《非遗中国行》播出:(纪录片频道) 开播30期后精选版在CCTV纪录片频道播出
选题标准
● 内容将有非遗中心的专家组构成的选题小组考察论证。
● 选题将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 结合地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 非遗中心的专家现场观摩、考察、指导。
● 与传承人交流。
● 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
05
栏目服务
与其他电视平台的合作
● CCTV《非遗中国行》 将联合地方电视台以及非遗中心的专家开设系列讲座活动。
● CCTV《非遗中国行》除了国家级电视台之外,会和地方电视台一同制定联播联制新模式,协同制作同步播出。
网络合作
● CCTV《非遗中国行》除央视网之外,将和优酷、腾讯、爱奇艺等国内一线互联网传播媒体合作同步播出上线。
● CCTV《非遗中国行》将开辟网络互动平台,非遗传承人和专家也将现场直播和观众互动。
大众媒体、专业媒体、新媒体
● 《非遗中国行》将推出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实时更新拍摄现场的花絮、软文,多方面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 《非遗中国行》将在报纸,杂志上发刊(文)、广播播报以及车载移动电视的方式扩大传播的速度以及面积。
● 《非遗中国行》将在数字报纸、手机短信、桌面视窗等新媒体推广,满足现代年轻人的接受需求,从而覆盖更广的收视群体。
06
团队介绍
让我们一起拥抱非遗
将“非遗”保护提高到国家立法的高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目前有大批“非遗”项目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各级政府,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空前觉醒,各地都在整合自己的文化资源,抢占文化高地,用文化打造软实力。让“非遗”项目走上业化的道路以及成为新时代非遗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了解非遗的精神内核,才能够将它全部传递下去。所以,只有真正拥抱走下神坛的非遗,才能够铺平非遗传承新路,为我们找寻到契合非遗发展的真正道路。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的十六字方针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必定会走上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一起拥抱非遗,接纳新旧的融合,接受文化的传承,接受更多更广的民族文化。